首页 ERP百科 ERP已死,“中台”已凉,“低代码”称王!

ERP已死,“中台”已凉,“低代码”称王!

ERP百科 74

ERP已死,“中台”已凉,“低代码”称王!

业界有个说法,认为ERP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,理念已经不行了、跟不上时代了;而后起之秀“中台”,经历了兴起、火爆、被唱衰等阶段,也已经凉凉了。

再加上,最近一年“低代码”、“零代码”的迅速崛起,似乎企业数字化领域又要“改朝换代”了。

难道ERP“死”了,“中台”凉了,“低代码”要称王了?

其实,企业数字化领域从来都不缺新概念,每隔几年就来一波。但是,在企业里搞数字化转型的朋友就懵圈了,这么多新概念出来,你们倒是很“敏捷”,可是企业消化不了呀。

企业里的MRP2 报表数字还没对齐,中台就来了,说是要“去烟囱”化,花了几千万上“中台”。刚把“数据孤岛”打通,又说要搞“低代码”了,要干掉程序员,把企业数字化的能力重新交回给业务人员。

01 、ERP,中台,低代码的本质是什么?

我们先来思考Why的问题,ERP、中台、低代码的本质是什么?

任何的企业治理软件都只是技术手段,技术解决的是业务的问题,企业治理软件的本质就是企业治理思想的体现。

所以,企业购买软件,实际上买的是企业治理方法论。是要解决企业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是要降本增效。否则excel表格就够了,要说灵活的话,哪个软件比excel更灵活?

那么,从ERP,到中台,再到低代码,演进的逻辑是什么?

先说结论,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企业治理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。

1、ERP解决的是,企业大规模生产管理问题

ERP,是由美国Gartner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。但是ERP的起源则是要追溯到1965年,针对当时企业出现的供应滞后、交货不及时等问题,APICS协会提出了MRP(物料需求计划)的概念。通过MRP管理软件的信息集成系统,企业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“销、产、供”等实现了信息集成,使得企业在库存管理上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。

2、中台解决的是ERP已死,企业快速创新的问题

“大中台,小前台”,是阿里巴巴在2015年提出来的概念,通过合并相似组织,沉淀核心能力到中台,很好地支撑前台快速试错、快速创新。极大释放企业创新和变革的能力,如盒马鲜生、钉钉就是阿里中台创新的成果。

之前,老K的文章说过阿里开始“拆”中台、把中台做薄,也是为了更好的支撑阿里的“五新”战略,帮助阿里打造出颠覆式创新业务,如:代表着新制造的“犀牛制造”等等。

3、“低代码”满足了企业“敏捷能力”的诉求

老K、流水姐写过不少低代码的文章,低代码之所以这两年火了,得益于中小企业对“敏捷能力”的迫切需求。

最近几年,由于疫情、中美关系等外部环境的变化,导致企业的经营策略发生改变。比如线下培训机构要转变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、国内电商公司都纷纷出海。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“敏捷能力”的重要性。

“低代码”、“零代码”帮助企业快速建立“敏捷能力”:即买即用、工具模板化、支持少量定制,云端部署,实时在线。

比如,一家传统培训机构,在疫情期间,一周之内就部署完成:在线课堂、教师管理、员工管理、客户管理、客服管理等模块。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建设系统,需定制开发或购买套件、采购服务器、买带宽/租IDC、培训员工等等。

如果使用“低代码”平台,只要购买SaaS服务模板、对员工进行简单的培训,就可以对一个全新业务模式进行MVP试错。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。

总结一下,ERP、中台、低代码的本质是企业治理方法论,其演进的底层逻辑就是,企业治理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。

02、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

下面介绍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,一个国内的,一个国外的。

一、华为的“企业数字化转型1234法”

华为在2019年发表了白皮书《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》,正式提出了:企业数字化转型“1234法”。

ERP已死_已死的母熊_ERP已死

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什么_ERP改变中国_改变中国儿童基因

这是一次艰难的行军。

2014年8月,在公司的周年庆典上,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长、CEO徐少春一身海盗船长的装扮,拎起一把大锤,砸碎了客户的服务器,正式宣告成立金蝶“ERP云服务事业部”,吹响了公司进军云服务的号角。等到了2017年,他干脆又把“ERP”也给砸了,宣告彻底和传统软件老业务告别,把金蝶“云ERP”升级成了金蝶云。

ERP这个名词,一般人听着可能有点陌生,作为对中大型企业管理至关重要的系统,它是从国外引入的舶来品,被外企软件巨头完成了在中国的市场教育。但当时上ERP软件既贵又难,气得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说:“企业不上ERP是等死,上ERP是找死。”

这也给国内有心在这方面发力的企业创造了机会,由此开启了国产ERP软件攻城略地的征程。

“北用友,南金蝶”。2000年之后的十年,金蝶日益成为响当当的名字。它和另一家软件龙头用友,携手从海外ERP企业的垄断局面中突围而出。但现在,时移世易,当云时代来临,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系统被云服务取代,管理软件企业也别无选择——那就是拥抱云计算。

也因此,徐少春挥动大锤,启动了公司的云转型。在三年前,徐少春更作出承诺,要在2023年用云模式“再造”金蝶。

如今,三年之期将结束,金蝶的云转型要交卷了:云服务收入已占比近八成的金蝶,俨然转型成为一家企业管理云SaaS(软件即服务)公司,并连续三年云业务增长超过30%,从这个角度看,金蝶云转型成绩可谓亮眼。但金蝶还在等待资本市场来认可它未来的盈利能力与估值:近三年来,金蝶已亏损超过10亿元;两年半的时间里,公司股价“膝盖斩”。

不转型,是“十死无生”,转型,则是“九死一生”。金蝶,能否再次破茧成蝶,实现重生?

金蝶转型和“八连砸”

业内都说,一部金蝶创业路,半部中国软件发展史。

上世纪90年代,在跨国软件巨头SAP、甲骨文(Oracle)等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后,ERP概念开始普及。1998年,SAP在中国发布“灯塔计划”,向各行业领头企业推介ERP,成功吸纳了一汽大众、柯达等合资及跨国企业在华公司外,也把联想、海尔等一批国内优秀企业纳入其中。“灯塔”之光下,SAP中国的客户在三年内就超过了300家。

根据IDC的报告,2000年,国内管理软件市场销售总额已达58.7亿元。ERP软件市场销售额中,国外ERP软件品牌占据了81.6%,其中SAP的市场份额占到了30%,Oracle占据7%。

广大国内企业那时陷入两难境地。一方面,海外ERP产品业务流程规范、国际化程度高,符合企业国际化和寻求海外资本支持的要求;另一方面,海外产品本土化不足、上ERP又难又贵等矛盾突出。

为打破这一局面,1998年国内八家财务软件企业联手在北京举办发布会,宣布进军企业管理软件。金蝶也启动了公司的第二次转型,转向开发ERP系统。

改变中国儿童基因_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什么_ERP改变中国

▲(2000年,金蝶集团创始人,董事长、CEO徐少春)

当时的金蝶在财务软件业已经崭露头角。为了切入新赛道,1999年,金蝶挖来了曾是用友ERP技术核心人物的田荣举担任CTO;第二年,曾任SAP中国区副总裁的黄骁俭也加盟金蝶。2002年,金蝶并购了国内首家ERP供应商开思,获得了其正处于研发过程中的ERP产品。

和其他软件厂商不同,金蝶客户一直以成长型企业为主,被市场称为“中小企业之王”。徐少春后来还写了一本书,叫《ERP改变中国》。他在书里写道:“转型经济环境下,一定会催生出许许多多高速成长的中国企业,所以中国企业的主流就是这些成长型企业。”根据IDC数据,截至2017年,金蝶连续13年位居中国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率第一。

金蝶作为企业管理软件龙头的位置,就这样一步步奠定下来。2001年2月,金蝶国际在港交所创业板挂牌,成为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民营软件企业。3个月后,用友网络也登陆上交所。国内管理软件市场上,形成了用友、金蝶、浪潮鼎立的格局。

从1998年开始,征战20年时间,国产ERP品牌夺回了主动权。根据天风证券数据,到了2018年,中国ERP市场上国内厂商总体占比约为69%,其中用友占比最高为31%,其次是金蝶,占比12%。

但上市10年后,金蝶开始显现疲态,销售ERP软件的模式已经摸到了天花板。2012年,金蝶走到“至暗时刻”,这一年的中期财报里,金蝶出现上市后第一次亏损,营收同比下滑7.6%,净亏损2.26亿元。

软件行业,又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。2010年后,伴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爆发式增长,企业办公逐渐移向云端。与此同时,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提高,全球ERP市场的增速也开始逐渐放缓。老牌软件企业里,海外的SAP和Oracle也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云转型。

徐少春开始思考金蝶的第三次转型。这一次,他再次紧跟行业的变化,把宝押在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上——上云,将企业管理软件以SaaS形式交付。

但比起之前来,金蝶这次转型更需要勇气。新的SaaS项目当时不断涌现,互联网大厂也入局抢占企服市场。作为传统管理软件厂商的金蝶,却无异于要“从0到1”开始研发、打磨产品、抢夺客户。

箭在弦上,不能回头。徐少春干脆抡起大锤,给全行业展示自己破釜沉舟的决心。

实际上,在当年砸服务器之前的2014年青年节,徐少春就砸过个人电脑,表示要实现移动办公。2017年,他又砸了自己的老板椅和象征性的“ERP”,宣告彻底和公司的传统软件老业务告别,把金蝶“云ERP”升级成了金蝶云。2021年5月8日金蝶年度峰会上,徐少春抡起铁锤,砸掉代表着企业被旧理念与平台“卡脖子”的手,发布了金蝶云·苍穹PaaS平台v4.0。

后来,“开砸”几乎成了金蝶每年活动上的保留节目,不过徐少春砸的东西越来越抽象。2018年青年节,他砸掉墙壁,提出了“无人会计”概念,后来他还砸过“烟囱”、一颗茧,还有一个象征卡脖子的“手”……这就是金蝶著名的“八连砸”。

破,是为了立。在技术革新和美国SaaS模式成功的指引下,徐少春也决定,把金蝶的云转型推进得更深,原来金蝶的“ERP”也被“EBC(企业业务能力)”概念取而代之。

目前,金蝶形成了以一系列云服务产品为主的结构。金蝶云服务主要有三大类产品,包括面向大型企业的金蝶云·苍穹和金蝶云·星瀚、面向中型企业的金蝶云·星空以及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蝶云·星辰、精斗云;此外,还有金蝶云之家(智慧协同云)、管易云(企业电商云服务平台)、车商悦(汽车经销行业云)及我家云(物业行业云)等。

但这也是目前为止金蝶进行得最为艰难的一次转身。从2014年宣布成立ERP云服务事业部,初尝云服务,到2021年宣布全面云转型,再到2023年成为一家纯Saas公司,金蝶走了将近10年。现在,金蝶云终于快要交卷了。

一搞云转型,三年连亏损

2021年,徐少春立下了军令状:要在2023年用云模式彻底“再造一个金蝶”。

三年之期将届,眼下,这个目标完成了一大半。目前金蝶的收入构成主要分为三部分:云服务业务、传统ERP业务、其他投资性物业经营业务。而根据金蝶国际发布的财报数据,截至今年上半年,金蝶的收入为25.66亿元,同比增长16.81%,其中来自云业务的营收占比已达到79.5%,接近八成。

今年10月11日,金蝶又交出了一份三季度云业务“成绩单”。截至2023年9月30日,金蝶云订阅服务年经常性收入(ARR)约为26.7亿元,同比增长约40%。

今年前三季度,金蝶云服务三大类产品中,金蝶云·苍穹&星瀚、金蝶云·星空、金蝶云·星辰及金蝶精斗云,分别实现净金额续费率(NDR)为105%、95%、 90%、86%。

和传统软件的许可证销售不同,SaaS公司常常使用的是软件订阅付费模式,因此,ARR和NDR也成为资本市场上衡量其估值的重要指标。ARR是企业收入的衡量指标,NDR则是客户留存的重要指标之一,超过100%的NDR意味着公司的现有客户不仅能够续约,还继续增加了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。业内认为,NDR超过120%,是一家优秀SaaS公司的重要指标。

在去年的年报业绩会上,金蝶国际用ARR来作为自己的增长目标:公司2021年至2023年实现三年复合增长率达50%,到2023年金蝶云ARR达到33亿元。

从目前业绩看来,金蝶云完成这个目标大有指望。而ARR保持增长,尤其是大客户续费率表现良好,金蝶的云转型成绩,目前看起来可圈可点。

但对此资本市场并没有给予相应的热情。业绩发布后,经历了两天的股价上涨后,金蝶国际股价开始回落。截至11月6日,金蝶国际股价收报12.02港元/股,已是近一个月来的高点,总市值接近418亿港元,但较今年1月5日盘中创下的年内股价高点19.16港元已下跌37%。

ERP改变中国_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什么_改变中国儿童基因

金蝶的营收增长是牺牲短期利润换来的。

事实上,在2020年,金蝶就宣布,已实现了云业务营收占比过半,超过了其传统ERP软件的收入。在这一年,公司股价实现了逆势上涨,并在2021年2月一度触达39.50港元的高点,总市值接近千亿港元。

但也正是从2020年起,金蝶业绩从盈转亏,开始了连续三年的亏损。2020年至2022年,金蝶国际总营收分别为33.56亿元、41.74亿元和48.66亿元,归母净利润分别为-3.36亿元、-3.02亿元、-3.89亿元,三年时间累计亏损超10亿元。而金蝶出现亏损前的2017年至2019年,三年净利润合计也才10.95亿元,现在已经全部被亏了进去。

金蝶亏损的“大头”,正是其云业务。同期内,金蝶云服务业务的经营亏损分别为6.07亿元、6.95亿元和5.61亿元。

今年上半年,金蝶国际继续亏损,归母净利润为-2.83亿元。但金蝶表示,因为公司长期发展云订阅模式,经营质量提升,亏幅已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。

同时,金蝶国际的整体毛利率也在逐渐下降,2020年至2022年分别为65.81%、63.09%和61.61%。值得注意的是,2017年金蝶的毛利率还是81.5%,之后两年也保持在80%左右;这一指标也是从2020年之后,才开始突然大幅下滑的。

云计算业务占比的提升,不仅没有快速让金蝶腾飞,反而影响了公司业绩。究其原因,为了快速实现转型,金蝶在近三年来,几乎是不惜成本,砸下重金在研发、拓展市场等所需的费用上。

2020年至2022年,金蝶国际研究及开发成本累计合计约36.01亿元。近三年内,金蝶国际的销售及推广费用也持续增长,从2020年的14.25亿元增加到了20.27亿元,三年合计超过51.9亿元。三年间的行政费用叠加也超过了13.8亿元。

要知道,从2020年至2022年,金蝶国际的营收累计也才只有124亿元左右,而上述三项费用累计已超过102亿元,占去了八成以上。

在今年上半年,金蝶国际的营销及推广费用、行政费用、研究及开发费用整体仍然保持增长,分别为11.42亿元、2.39亿元、7.44亿元,同比增长8.8%、2.1%、6.6%。但公司也表示,在其营收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,上述三项费用占该公司整体营收比例全面下滑。

与此同时,大量的小微客户也成为金蝶增收不增利的一大原因。

截至今年上半年,金蝶云业务中,代表大型企业市场的金蝶云·苍穹&星瀚合计录得收入约3.93亿元,同比增长约38.3%;NDR为108%。代表中型企业市场部分的金蝶云·星空实现收入约9.22亿元,同比增长约17.3%。代表小微企业市场的小微财务云服务实现收入约5.01亿元,同比增长约31.8%,其中金蝶云·星辰收入同比增长约152.9%,NDR上升至89%。

从营收数据来看,目前仍是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撑起了金蝶云的收入。但是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一般不长,波动情况大,同时付费意愿不强;从金蝶的NDR指标看来,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续费率并不算理想。

挖掘大客户成为金蝶的当务之急。根据中泰证券研报,前三季度报告期内,金蝶签约了多家国内大型企业,包括中国中化、五矿国际、东风汽车、山东黄金、太古港机、江苏中烟、 福耀玻璃及北新集团等知名企业。但相比之下,大企业客户仍是金蝶的短板之一。在2023年上半年,金蝶云·苍穹和星瀚签约客户合计为741家,金蝶云·星空客户量已达到3.4万家,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蝶云·星辰客户数量金蝶则干脆没有披露。

而金蝶要在大客户拓展方面继续投入,也将给销售费用带来更大的压力。

市场对高科技企业,一般是抱有耐心的。早期的SaaS巨头salesforce,也曾在2012年至2016年,连续亏损五年。在国内,企业对SaaS软件的付费意愿也还需要时间培养。相比之下,企业的成长性更值得关注。

但何时走到盈利拐点,仍是金蝶难以回避的难题。金蝶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林波称,估计金蝶出现盈利平衡点,还要等到2025年。这也意味着,金蝶云转型带来的盈利压力,仍然还要在公司头顶持续至少两年。

ERP改变中国_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什么_改变中国儿童基因

▲(金蝶国际近5年股价走势图。来源/同花顺)

对于这家“老”公司,资本市场已缺乏热情。自2021年2月触达股价高点后,受公司内外因素影响,金蝶国际的股价就开始震荡下跌,目前股价较两年半前已近乎“膝盖斩”,跌幅超70%,市值蒸发超600亿港元。

差点被华为“误伤”

尽管云转型这几年并未给金蝶带来利润上的回报,但行业人士都知道,企业管理软件“云化”是大势所趋。在云市场上,除了BAT等大厂纷纷卡位外,华为、浪潮等巨头也在加大企业云服务的拓展力度,火药味越来越浓厚,市场挑战层出不穷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今年3月,华为表示,做出了自己的管理系统MetaERP软件,一时间引发了市场对华为进军ERP的预期。消息传出后,软件行业巨震,3月20日,A股市场上用友网络应声跌停,在香港上市的金蝶国际当日收跌18.77%。

尽管国内企业管理软件厂商已实现了逆袭,但它们仍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局面。2021年,我国ERP市场规模达385亿元。根据阿里云创新中心、鲸准研究院发布的报告,国产ERP软件已占整体市场的近70%;但在大型企业集团、跨国企业普遍应用的高端ERP领域,仍是外企为王:SAP、Oracle、IBM等国外厂商的市场占比超过60%,其中市占率最高的是SAP,达到了33%,其次是Oracle的20%;国产软件中占比最高的用友也只有14%。

当年,国内ERP厂商还在襁褓期时,国外厂商借着技术和先发优势,占领了一批大企业客户。现在,要想真正占领管理软件的“高地”,实现国产替代,打破高端ERP市场上的外企垄断是国内厂商的挑战性命题。

华为在1995年就使用了Oracle的管理软件,并在此基础上迭代升级到了核心的ERP系统。但在2019年,Oracle中断了对华为ERP的升级服务。为了应对这一变化,华为组建了数千人的团队,投入近百亿资金,打造了全自研的MetaERP。此举一度被市场被解读为华为要“撬动高端ERP市场格局”了。

但后来华为辟谣称,MetaERP系统仅供内部使用,进军ERP市场是“误读”,且金蝶也在其中起到了核心合作伙伴的作用。但对于金蝶等厂商来说,二级市场对此作出的激烈反应,已经足以刺激它们了——在满足华为这样体量的企业需求上,市场对于国内ERP产品和服务能力,以及老牌企业的转型和创新能力上,仍然缺乏足够的信心。

与此同时,在金蝶的云转型尚未完成时,ChatGPT引发了大模型浪潮,新的技术变革席卷而来,软件行业更是首当其冲。

大模型的应用,是一场交互方式的革命。通用模型的出现冲击了软件的定制化方式,MaaS(模型即服务)的产生,也给SaaS公司未来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改变。

对于金蝶来说,拥抱新变化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,似乎又来了。

今年8月,金蝶正式发布大模型能力平台——金蝶云·苍穹GPT。它被定位为“最懂管理”的企业级大模型平台ERP改变中国,作为金蝶云·苍穹PaaS平台的一部分,为企业利用大模型能力提供工程技术方案,接入了百度文心一言等通用大模型能力的同时,也提供各领域的专业垂直模型。

和其他大模型不同的是,苍穹GPT还发布了业界首个财务大模型。按照金蝶同时公布的“苍穹GPT+X”规划,未来,它还将继续推出覆盖供应链、制造等多个领域的AI助手。可见,金蝶试图在新时代,基于云和大模型服务,再构建出一个新生态。

但抢先“上云”的金蝶,在大模型时代慢了用友一步。在金蝶举办发布会前,用友网络在7月底率先推出了企业服务大模型YonGPT。它覆盖企业财务、人力和业务,是多领域融合化、多形态综合型的企业服务大模型。两家巨头在竞争了30年后,如今又在垂直大模型赛道上,再次短兵相接。

大模型的机遇中同样也包含着巨大的挑战。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,需要庞大的算力成本,同样也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在国内通用大模型能力还尚待提升之时,垂直产业大模型的发展,也需要企业本身具有强大的技术能力、数据资源支撑。

国产软件替代大趋势,为国内云服务企业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起飞机会。一旦以金蝶为代表的软件龙头转型成功,能将为行业树立起一个新的标杆。但仍未摆脱亏损的金蝶,也需要一个新的故事,来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。

作者 | 杨 洁

编辑 | 孙春芳

运营 | 刘 珊

     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源于互联网搬运整理,2024年02月28日入库,仅限于小范围内传播学习和文献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,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如果有侵权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。敬请谅解! E-mail:c#seox.cn(#修改为@)